你的位置:pg电子试玩网址 > 新闻动态 >

民国军阀之山东督军张怀芝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民国时期,山东地区涌现了两位著名的军阀人物。一位是被称为“三不知”将军的张宗昌,他虽学识有限,却对作诗情有独钟。另一位则是韩复榘,因临阵脱逃而被蒋介石下令处决。除了这两位,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位张怀芝,尽管他的名声没有前二者响亮,但其经历同样充满传奇色彩。张怀芝起初只是个喂马的无知青年,最终却摇身一变,成为山东地区的实际掌控者,这一转变堪称励志。同样因为缺乏文化,他也闹出了不少笑话。然而,张怀芝在山东的口碑,相较于张宗昌和韩复榘要好得多,其最终结局也较为圆满。

1862年,张怀芝诞生于山东东阿县。他幼年时期家境极为贫寒,一家六口挤居在昏暗潮湿的地窖内。由于经济条件限制,家中时常面临断炊困境,甚至需外出乞食,因此张怀芝从未踏入过学堂一步,只求能够温饱。及至十八岁那年,张怀芝开始到村南黄河岸边挑运河泥,以此为生,支撑家庭开销。早年历经诸多艰辛,使得他在日后飞黄腾达之时,对贫苦大众抱有深切的同情。在山东执政期间,他并未对百姓横征暴敛,这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。张怀芝时常鼓励山东官员从薪水中捐出一部分,用以资助贫困民众,身体力行地推动这一善举。

1881年春节,他前往亲舅舅家中共度佳节。由于家境贫寒,舅舅与舅妈的态度冷淡,这让他感到不满,随即与舅舅争执起来,之后愤然离家。返回家中,他心情沉重,暗自下定决心要出人头地,让那些轻视他的人刮目相看。恰巧,他得知一位亲戚在天津工作,便与母亲道别,独自踏上了前往天津的旅程。

他前往了天津,由于不识字且缺乏技能,加之是从乡村初到大都市,对许多事物都感到陌生,因此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。幸运的是,他身材高大,自幼便习惯劳作,拥有不小的力气。恰逢那时,袁世凯在天津招募士兵,他便决定投军入伍。

进入部队后,情况并未有太多不同。由于缺乏文化知识,技能匮乏,我被分配去照料马匹,担任起了马夫的角色。尽管职责是喂养马匹,张怀芝依然尽心尽责,将马匹照顾得十分周到。机遇总是青睐那些不辞辛劳的人。

一回,袁世凯骑马巡查部队,不料马匹突然失控狂奔,险象环生,似乎即刻要将袁世凯摔落。这时,张怀芝挺身而出,以肉身抵挡,稳住了摇摇欲坠的袁世凯,使袁世凯幸免于难。然而,张怀芝自己却因此受了重伤,需卧床修养数月之久。自此以后,袁世凯对张怀芝刮目相看,张怀芝的仕途也随之一帆风顺。

1885年6月,张怀芝获袁世凯派遣,进入天津武备学堂的首期炮兵专业学习。入学后,他致力于文化学习,自知有所欠缺,故而保持谦逊态度,乐于向他人请教。通过坚持不懈的勤奋,他成功掌握了《步兵作战手册》等军事著作的内容。

1895年,袁世凯于天津小站着手组建新军,张怀芝随之加入现代陆军体系,并最终担任北洋常备军第一镇第一协的指挥官。在任职期间,他随同袁世凯参与了义和团事件的平息工作。

1900年,八国联军侵犯中国时,张怀芝指挥炮兵部队向欧洲各国使馆发起攻击。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及一众文武官员撤离之际,张怀芝与董福祥一同领军,负责为慈禧的撤退提供掩护。鉴于他在保护皇室撤退中的杰出表现,他随后获得提拔,晋升为北洋军左翼步兵第四团团长。

1903年,他晋升为北洋军左翼步兵第一协的协统,并被调至山东,负责筹建新成立的第五镇军队。

1904年,他被调任至山海关防务营地担任指挥官。

1905年,他被提拔为陆军第二师指挥官。

1906年9月,他担任了南军临时编制的第四混合旅指挥官。

1907年,张怀芝前往日本,观摩了日本陆军大学的军事演练,归国后,他担任了北洋军第一镇第一协的指挥官。

1909年,他担任了北洋新军的第五镇统领职务。

1910年,该军队在天津驻扎。

1911年2月29日,张怀芝被任命为直隶混成协统的统领。同年10月3日,清朝政府发布命令,任命他为甘肃提督,这标志着他正式成为了一位手握重兵的地方军事首领。

1911年10月间,武昌发生了起义事件,随后袁世凯出任总理一职,他指派张怀芝为山东的防卫负责人,并兼任天津镇的统领。到了1912年1月20日,清朝廷正式任命张怀芝为安徽的巡抚。

溥仪在宣告放弃皇位后,担任了总统府的军事顾问。1913年5月23日,他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。由于对仕途前景感到迷茫,他选择前往济南居住。

1915年,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,决定让张怀芝出任察尔地区的都统职务。在袁世凯宣布自己为皇帝之后,他赐予张怀芝一等男爵的爵位。

1916年,张怀芝的职务发生变动,由察尔转至山东,担任督军一职,并被授予上将军衔。袁世凯逝世后,张怀芝转而支持段祺瑞,加入了皖系军阀的行列。黎元洪就任总统期间,张怀芝依旧担任山东督军,并且负责与反对袁世凯的革命党进行和平交涉,以实现停战。

张怀芝因学识有限,全凭袁世凯的栽培才有今日之地位。在治理山东期间,他发生了不少趣事。由于识字不多,张怀芝在分配任务时,会将下属的名字写在纸条上,放入竹筒中随机抽取。一次,他抽中了姚鹏的名字,但姚鹏彼时正在外地执行公务,这是张怀芝先前指令的。然而,张怀芝却下令将姚鹏召回,并要对他施以二百军棍的惩罚。姚鹏深感委屈,他外出办公是奉命行事,不仅未得到奖赏,反而要无故受罚。幸运的是,姚鹏平日里与同事关系融洽,多人出面为他求情。张怀芝虽心知自己理亏,却碍于面子不愿妥协。最终,此事以姚鹏写下一张象征二百军棍的欠条告终。

张怀芝为人颇为做作。当山东遭遇饥荒之际,他表面上痛心疾首,然而省财政拮据,他便倡议,带头从自己年薪中捐出两成来援助灾民,并号召全省官员效仿。但实际上,他却在捐款名单上悄悄抹去了自己的名字。此事后来曝光,各级官员纷纷指责他吝啬至极。对此,张怀芝始终无动于衷。后来他调任北京参谋总长,面对下属诉苦,他总是置若罔闻,甚至聘请保镖护身,以防有人滋事。

观察张怀芝的行为可以发现,其性格较为和善,不具备残忍的特质,时而展现出古怪幽默的一面。历史记录显示,尽管他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了一些私利,但在山东任职期间,并未实施严重的恶行。他偶尔参与一些自称为慈善的活动,声称自己出身贫寒,因此对民众抱有同情之心。

1917年,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皖系军阀的首领段祺瑞主张向德国宣战。然而,总统黎元洪倾向于保持中立立场。为此,皖系军阀中的几位督军,包括倪嗣冲、张怀芝和李厚基,向黎元洪施压,要求他支持宣战决定。他们威胁称,若黎元洪拒绝,他们将解散国会。黎元洪坚决反对这一提议。同年5月23日,黎元洪决定罢免段祺瑞的总理职务。作为回应,倪嗣冲和张怀芝分别宣布安徽和山东脱离中央政府,明确反对黎元洪的决定。到了7月1日,黎元洪邀请张勋前往北京。出乎意料的是,张勋试图恢复清朝帝制,但随即被段祺瑞的军队击败。黎元洪因此辞职下台。随后,段祺瑞重新担任总理,而冯国璋则成为新的大总统。

九月之际,南方地区孙中山发起的“维护法律行动”拉开序幕。直系军阀冯国璋倾向于通过和平途径实现国家统一,而皖系军阀段祺瑞则主张采用武力。由此,直系与皖系之间产生了分歧。到了十二月六日,北京政府收到电文,请求发布针对西南地区的征讨命令。随后的十二月十六日,在段祺瑞的施压下,代理总统冯国璋委任曹锟为第一路军总司令,令其率领部队沿京汉铁路进入湖北;同时,任命张怀芝为第二路军总司令,指挥军队自津浦铁路进军江西,目标直指湖南。

然而,江苏的直系督军李纯与江西督军陈光远均拒绝了张怀芝的过境请求。1912年12月31日,经徐树铮的推动,北洋政府的督军曹锟、张怀芝等人联名发表电报,表示反对恢复原先的国会,并提出以临时参议会来暂时代理国会的职能。

5月29日,曹锟因厌倦战事返回天津。鉴于其主要军事力量均受其掌控,段祺瑞见状,随即召回张怀芝等人,终止了对南方革命势力的军事行动。

皖系军阀意图维持战事,意图进一步对抗南方的革命势力。徐树铮发起召集,曹锟、张怀芝、倪嗣冲等多位军阀参与会议,会上力劝曹锟率领部队继续向南方推进。

1919年1月11日,张怀芝被特别任命为参谋总长一职,并随之卸任山东督军之职。他在北京正式就职,担任内阁参谋总长。

1920年4月20日,张怀芝重返山东,继续担任山东督军一职。同年9月,他与王占元等人共同投资,开设了一家面粉工厂,该厂迅速成为济南规模最大的面粉生产企业。

1922年1月9日,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。同年4月,直系军阀战胜奉系军阀,随后曹锟迫使徐世昌离职,并自任总统职位。徐世昌无奈之下前往山东,指望张怀芝能代为向曹锟求情,但曹锟对此并未给予任何回应。

1924年间,直奉两系再次交战,张怀芝被委任为参谋总长及前线执法总监。彼时,冯玉祥在北京发起政变,致使曹锟遭软禁,吴佩孚在战场上失利。随着直系军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溃败,张怀芝决定辞去所有军事职务,转至天津从事商业活动。

1934年10月10日,张怀芝在天津的居所去世,享年七十二岁。随后,他的遗体被安葬于故乡东阿。